明太祖一面杀了一些权位很高的大臣,一面把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其中
一部分藩王还拥有军队。明太祖认为这样做,可以巩固他建立的明王朝的统治,哪料到后来
反引起了一场大乱。
明太祖六十多岁的时候,太子朱标死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音wén)以长孙的地
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都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的继承权落到侄儿手里,心
里不舒服。特别是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音dì)一向带兵驻守北平(今北京
市),多次立过战功,对朱允炆更不服气。
朱棣在明太祖的儿子中是比较精明能干的。据说有一次,明太祖叫朱允炆对对子,出的
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对的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膻(音shān)。”明太
祖嫌他对的不好,马上沉下了脸。朱棣正好在旁边,就接嘴说:“孩儿倒也想了一个下
联。”明太祖叫他说来听听。朱棣说:“日照龙鳞万点金。”原来龙是皇帝的象征。朱棣的
对语,无非是想讨明太祖的欢心。明太祖听了,连声夸奖朱棣对得好。朱棣也就更不把朱允
炆放在眼里了。
朱允炆虽然老实,对朱棣瞧不起他,毕竟还看得出来。皇太孙的东宫里,有个官员叫黄
子澄,是朱允炆的伴读老师。有一次,朱允炆一个人坐在东角门口,皱起眉头长叹气。黄子
澄见他心事重重,问太孙为什么发愁。朱允炆说:“现在几个叔父手里都有兵权,将来怎么
管得了他们。”
黄子澄跟朱允炆讲了一个西汉平定七国之乱的故事,接着说:“当时吴楚七国诸侯这样
强大,但是到他们发动叛乱,汉景帝一出兵,他们就垮了。殿下是皇上嫡孙,将来也不怕他
们造反。”朱允炆听了,心总算放宽了一点。
公元1398年,明太祖死去,皇太孙朱允炆即位,这就是明惠帝,历史上又叫建文帝
(建文是年号)。当时京城里就听到谣传,说几位藩王正在互相串联,准备谋反。建文帝听
了这消息害怕起来,把黄子澄找来说:“先生可记得那次在东角门说的话吗?”
黄子澄说:“陛下放心,我怎么会忘记呢!”
黄子澄退出宫门,就找建文帝另一个亲信大臣齐泰一起商量。齐泰认为诸王之中,燕王
兵力最强,野心又大,应该首先削除燕王的权力。黄子澄不赞成这个做法,他认为燕王早有
准备,先从他下手,容易打草惊蛇,不如先向燕王周围的藩王下手。周王朱棣(音xiā
o)是燕王的弟弟,他的封地在开封。如果先把周王除掉,就好比砍掉燕王的翅膀,下一步
再除掉燕王就不难了。两人商量停当,就向建文帝回奏。建文帝听了很高兴,就找个由头派
兵到河南把周王朱棣抓起来押到南京,削去王位,充军到云南。接着,又查出三个藩王有不
法行为,把他们一个个削去王位。
燕王早就暗中练兵,准备谋反。为了麻痹建文帝,他假装发了精神病,成天胡言乱语,
有时候还躺在地上,几天不起来。建文帝派使臣去探病,那时候正是大热天,燕王却坐在火
炉边烤火,嘴里还不停地叫冷。使臣一回报,建文帝也相信燕王真的病了。
但是齐泰、黄子澄却怀疑燕王装病,他们一面派人到北平把燕王的家属抓起来,一面又
秘密命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带兵逮捕燕王,还约定燕王府的一些官员当内应。不料张信是站
在燕王一边的,反向燕王告密。
燕王得到消息,就把王府里充当建文帝内应的官员全抓起来,宣布起兵。燕王是个精明
人,知道建文帝毕竟是法定的皇帝,公开反叛,对自己不利,就找个起兵的理由,说要帮助
建文帝除掉奸臣黄子澄、齐泰。历史上把这场内战叫做“靖难之变”(靖难是平定内乱的意
思)。
燕王本来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手下有一支经过训练的精兵。他起兵南下,很快攻下了一
些据点,许多州县的官员纷纷投降。建文帝害怕起来,撤了齐泰、黄子澄的职,想要燕王退
兵。燕王哪肯罢休。
这场内战,差不多打了三年,到了公元1402年,燕军在淮北遇到朝廷派出的南军的
抵抗,打得十分激烈。有些燕军将领主张暂时撤兵,燕王说:“这次进军,只能进,不能
退!”
没多久,燕军截断南军运粮的通道,发起突然袭击。南军就一败涂地了。
燕军势如破竹,进兵到应天城下。建文帝见形势紧急,一面要将士拼死守城,一面派人
向燕王求和,愿意割让土地,请求燕王退兵,又遭到燕王的拒绝。
过了几天,守卫京城的大将李景隆打开城门投降,京城终于被燕军攻破。
燕王带兵进城,只见皇宫大火熊熊,正在燃烧。燕王赶快派兵把大火扑灭,已经烧死了
不少人。他查问建文帝的下落,有人报告说,燕兵进城之前,建文帝下命令放火烧宫,建文
帝和皇后都跳到大火里自杀了。
燕王朱棣即位,这就是明成祖。到了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打那时候起,
北京一直成为明朝的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