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在飞机上远眺和“近”观过珠穆朗玛峰,但那只不过是匆匆一瞥而已,远远地,
未能细睹珠穆尊容。
我们的汽车进入了珠峰地区,却又停在了一座五千多米的山口上——汽车出了
点毛病,不得不停下来修理。我和小金多帮不上忙,是“闲人”,便下了车坐在一
块大石头上,向南远眺。连绵起伏的中喜马拉雅山和山间的谷地,像一具硕大无朋
的巨型彩色地形沙盘,摆在我们的面前。沙盘的正前方,那最远处的终点,便是特
别雄伟,特别庄严,被群山簇拥在地球之巅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
在众山竞高,如万笋朝天的喜马拉雅群峰中,独领风骚的珠峰,气势雄伟,气
象万千。
高耸于众山之上的它,恢宏、绮丽、超然、独尊,却又默然不语,任随风卷云
涌,日晒冰冻,雨打雪飞,依旧日日增高,岁岁隆升,静静地在超越自己。在纤尘
不染、水汽不飞的高原特有能见度下,巍巍珠峰与我们有如近在咫尺。
阳光明亮,视野清晰,我们不禁仔细地审视起摩天接云、巍然高耸的珠峰来。
原来它的峰体是由一层层不同色调的岩石叠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主体感极强的)
多峰体。它,太像一块巨大的千层糕了!——小金多问我:‘角啦,它是怎么形成
的?”
“谁?——你问珠穆朗玛吗?”我说,“等我考进地质学院,研究明白了,再
告诉你,好吗?”
“用不着等那么久吧!”背后,冷叔叔出现了。他说着,走了过来,继续说,
“这些年,科学家们已经查明,构成珠峰和喜马拉雅山脉主体的岩石,是很厚的片
岩和片麻岩。这两种变质岩都是由被河流搬运到海洋里沉淀起来的泥沙,经过巨大
的压力和高温,变质而形成的。它们在珠峰地区的厚度有3万多米,下面2万多米是
较老的变质岩,上面1万来米是较新的沉积岩。它们,这些沉积岩,是5亿多年前奥
陶纪到4千万年前的早第三期地层,含有许多种类的化石。据说,已找到的就有20多
个门类的500多属,约1000余种哩。科学家们把登山健将们从珠峰上采来的岩石标本
鉴定后,确认它是奥陶纪的海相地层。这说明包括珠峰在内的喜马拉雅山这一带,
曾经有一段非常非常漫长的海洋历史,后来,地壳运动强烈,火山喷发激烈,环境
动荡较大,但那时的喜马拉雅大海还比较平静。更后一些,印度次大陆从南半球向
北漂移,在4千万年前撞到了亚洲大陆上,这才使喜马拉雅山脉从海底正式隆起,逐
渐成为地球上最年轻最高大的山脉。这以后的喜马拉雅山运动,以喜山南北两大断
裂带为界,强烈的挤压和不均匀抬升,南侧便大幅度相应下沉降落,终于使喜山南
部翘起,形成这中部地段最高拔、最峻峭的地形。珠峰在此时期步步升高,加快上
升,断块翘起而成为现在这样的巨大角峰体耸立在地球之巅。珠峰的历史,正是一
部沧海桑田——大海深水演变为高山高峰的历史画卷。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地
球变化史中,珠峰是它的一个典型范例呢!”
“这,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呢?”小金多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也要提的。
“当然有啰!”冷叔叔回答说,“在喜山北坡海拔近5000米处,发现百万年前
的栎树化石。栎树,这里叫它青囗,一般生长在海拔2000—2900米的地方。这说明
一百万年来喜山升高了近3000米。吉隆县城,我们到过,那里海拔4100米。吉隆盆
地中发现大量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三趾马群是我国北方的动物群。在古环境分析生
态特征显示中,是显示森林草原的喜热动物各占一定比例的混合类型,气候是湿润
的亚热带环境。这种动物群分布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方。这明显地证明吉隆盆地
上升约3000米了。证据当然还多得很,而且喜山是越升越快了。从每万年上升半米,
到每万年上升20米、30多米,最近这一万年,竟差不多升了500多米,现在还以每年
6毫米至1厘米的速度在继续上升哩!——顺便说一句,从史料看,珠峰是我国最早
发现和正式定名的。1721年,清朝政府编绘的《皇舆全览图》,就标有‘朱姆朗马
阿林’[注]之名哩!只是1874年英国人才从南坡进行了测量。8848.13米的高度,是
我国1975年测量后由政府正式向全世界公布,并得到世界公认了的。”
就在这时,索朗勒扎过来报告:“车修好了,上车吧!快中午了,到前面山下
做饭吃去。”
冷叔叔却摇摇头说:“等一会儿再走。我们就在这里煮水开饭,顺便‘守峰待
云’,一举两得。”
“守峰待云”,这不有点像“守株待兔”吗?
我们不明白这话的意思,冷叔叔便解释说:“珠峰顶上常出现一种‘旗云’现
象,这种现象只有在它
和世界第二高峰上,才能见到。因此,许多人到了珠峰地区,总会坐等过午,以便
仰观珠峰旗云这一奇景。这就叫‘守峰待云’!”
我说自己曾在飞机上看过“旗云”,冷叔叔笑笑说:“那能看多大一会儿呢!”
接着,他给我们介绍(也是解释)“旗云”现象的来历。原来旗云是珠峰的特殊高
度和特殊地貌条件共同创造出来的。珠峰绒布冰川7000米以上的大部分地区,都是
裸露的深褐色岩坡和碎石,接受大量的太阳辐射热后,便形成明显的上升气流。这
股上升气流把这一带冰雪表面升起的水汽向上输送,为云的“制造”创造了水分这
一条件。光有水分还不行,恰好珠峰自身的高度又是水汽的凝结高度,于是,上升
的气流带来的水汽正好在珠峰顶部附近凝结成云,云气又被高空的西风吹刮着向东
方飘拂,这就形成了“挂”在珠峰顶上的“旗云”了。旗云一般只出现在晴天午后
一段较短的时间里。说是旗云,其实它的形状有好几十种,并不只是像旗帜那样。
我国的气象学家叫它“世界最高的风向标”,外国探险家则称它是“圣母的面纱”
——珠穆朗玛在藏语里正是“圣母”这意思哩!
煤油汽炉很快便烧开一大壶开水。我们泡上方便面和盒饭,打开罐头,拿出袋
装榨菜等等,各行其是,开始吃午饭了。
就在我们毫不经意的某一个瞬间,珠穆朗玛峰神不知鬼不觉地挂起了一缕淡淡
的柔软的白色丝絮,在高高的峰顶尖端上成直角向东方飘拂。白色的丝絮很快就变
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长,足有千尺万丈。它在高空中飘拂的摆动程度也就越来越强
烈了。但在我们看来,它依旧是徐缓的,柔和的。它像一条长长的巨大的白色哈达,
一头挂在珠峰之巅,另一头横空而东,被摇摆、被晃动着展开它那阔绰的横宽幅面。
高空中强烈的罡风把旗云那哈达似顶端的丝头扯碎,变成了一丝丝、一缕缕的碎絮,
飘散开,飞走了。
云,越来越多。珠峰的顶端慢慢被白云包裹起来,旗云也就慢慢地被吞进了云
团的深处,与白云融成一体了。只有珠峰东侧偶然脱开而去的飞云,在它不辞而别
之处,那不引人注目的地方还留有一处尖锐的“云角”,那便是原来旗云的末端了。
白云掩拥的珠峰顶端,一团团云朵轻轻地向东飞去。
“珠峰还有什么奇观吗?”小金多问。
“有呀!冰塔林,你还想去探一次险吧?”冷叔叔半开玩笑地说,“听说,上
次,你们在江源冰塔林里差点就报销了哩!”“当然想去啰!上次是盲目的、无知
的,这回……”我正说哩,索朗勒扎打断我的话,瓮声瓮气地说:“算啦!这里北
坡最大的东绒布冰川里的冰塔林,也是一个迷魂阵,好看,迷人,有的人可就走不
回来了哩!”
“不是说,那是登珠峰的必经之地吗?”小金多问,“为什么不可以去呢?”
“记住,我们是看山的,不是登山的。”冷叔叔又说话了,“没有必要的装备
和后勤支援,还是不要盲目冒险为好,你们说呢?”
我们还是到了珠峰脚下。在那世界最高的寺庙——绒布寺旁,有近百年来众多
登山者英魂留下的墓碑。绒布寺屋脊上的风铃声,高大雪峰雄伟的身影,永远地向
我们诉说着人类向往走向最高最美境界的至高无上追求,和为这种追求而产生的不
屈不挠的崇高精神。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中国人从来都没有
停止过这种追求——今天,我的双脚可是踏在了珠峰土地上的啊!
在可以看见珠峰的地区内那几天,我们随时翘首眺望珠穆朗玛。千姿万态、变
幻莫测的旗云,时而像波涛汹涌的海潮巨浪,忽而又如袅袅上升的轻盈炊烟;刚才
还似万里奔腾的疾驰骏马,一会儿又像轻轻飘动的薄薄面纱……绚丽多彩,雄奇壮
观的旗云景色,朦胧中充满神秘之感。这美好的景色实在令人留恋,也使人永远怀
念。飘挂在地球之巅的旗云啊,你像每天早晨东方的朝霞,常看常新;你像一支永
远唱不完的山歌,常听常鲜!
返回 |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