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智诲小偷
东汉时期,有个叫作陈寔(shi)的人,是个饱学之士,品行端正、道德高洁,远
乡近邻的人因此都非常敬重他。陈寔不仅自己自觉自律,对儿孙们的要求也相当严格,
常常抓住各种场合和机会教育他们,而且很注意方法,所以总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有一年洪水泛滥,淹没了大片村庄和良田,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到处逃荒。为
此盗贼四处横行,天下很不太平。
一天夜里,有个小偷溜进了陈寔家里。他刚准备动手偷东西,忽然听得几声咳嗽,
不好,有人来了。慌乱间,小偷一时找不到妥善的藏身之处,急中生智,顺着屋内的柱
子爬到大梁上伏下身子,大气也不敢喘。
陈寔提着灯从里屋出来拿点东西,偶然间一抬头,瞥见了梁上的一片衣襟,他马上
心知家里进了贼了。他一点都不惊慌,也不赶紧抓小偷,而是从容不迫地把晚辈们全都
叫起来,将他们召集到外屋,然后十分严肃地说道:
“孩子们啊,品德高尚是我们为人的根本,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对自己高标
准、严要求,不能够因为任何借口而放纵自己、走上邪路。有些坏人,并不是一出娘胎
就是天生的坏人,而是因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慢慢地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后来想改都
改不过来了,这才沦为了坏人。比如我家梁上的那位君子,就是这种情况。我们可不能
因为一时的贫困而丢掉志气、自甘堕落啊!”
听了陈寔的一番教诲,梁上的小偷吃了一惊:原来自己早就被发现了。同时他又很
为陈寔的话所感动:他不但没抓自己反而耐心教育自己。小偷羞愧难当,就翻身爬下梁
来,向陈寔磕头请罪说:“您说得太好了,我错了,以后再也不干这种勾当,求您宽恕
我吧。”陈寔和蔼地回答道:“看你的样子,也并不像个坏人,也是被贫穷所逼的吧。
以后要好好反省一下,要改还来得及。”说完,他又吩咐家人取来几匹白绢送给小偷。
小偷感激涕零,千恩万谢地走了。
从这以后,这一带就几乎再没有偷盗之类的事情发生了。
陈寔不失时机地给小偷和晚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也启发了我们,做工作时
方法不要太简单粗暴,要分析事物的本质,对犯了错误的人立足于挽救,往往能够收到
比较好的效果。
阳鬼难捉
玉皇大帝命令捉鬼大神钟馗(kui)到人世间去捉些鬼来,钟馗领旨后带着几个帮
手到了下界,执着剑准备捉鬼。谁知阳世的鬼比阴间的鬼多而且凶。众鬼见钟馗来捉,
各显手段与他纠缠不休。只见那冒失鬼上前夺剑,伶俐鬼搬腿抽腰,讨厌鬼拉靴摘帽,
下流鬼宽衣解带,无赖鬼掀须掠眉,亡命鬼执刀对仗,淘气鬼挖鼻剜眼,醉酒鬼胡言乱
语,贪财鬼奉上钱币,好色鬼扑面狂吻。众鬼跌倒地上,撕扯不开,使钟馗几位身怀法
术却无法施展,更使众恶鬼气焰嚣张,大喊大叫,就像是获胜有理似的。正在为难张惶
之际,忽然见一个非常肥胖而高大的和尚,挺着大腹嘻哈而来,见此情景便将钟植从地
上扶将起来,问道:“伏魔将军,为何这样狼狈?”钟馗说:“相隔不过几十年,想不
到现在的阳世之鬼居然如此难捉!”和尚说:“不妨,让我替你捉来。”这和尚便对众
鬼哈哈一笑,张开巨口咕噜一声,把众鬼全部吞到了大肚内。钟馗大惊道:“师父,你
实在是神通广大!”和尚笑道:“亏你还是伏魔将军,不知道现在阳世的恶鬼,做鬼的
花样和伎俩比以前更多,也更难缠,与他们论不得道理,讲不得人情,只管用大肚皮装
了就是了!”
这则故事告诫我们,社会丑恶现象复杂多变,在社会转轨变型时期,各种“鬼”更
是各显“鬼”通,不仅危害社会,而且与法纪巧妙周旋,败坏风气,气焰嚣张。为了社
会的安宁和进步,对“鬼”绝不能容忍、姑息和宽恕,必须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才能制
服恶鬼,为人民造福。
无辜的雁奴
雁奴是雁群中个头最小、性情最机敏的一种雁。每天晚上群雁夜宿的时候,总有一
只雁奴彻夜不眠,在其周围执行警戒任务。它只要听到一点人声,便立刻号叫起来,紧
接着群雁的惊叫声便会连成一片,互相催促着匆忙飞走。雁群因为有雁奴的及时报警,
所以便夜间捕雁的人经常一无所获。
后来,乡间的人们经过仔细观察,逐渐掌握了群雁的夜间生活习性,并根据雁奴过
于敏感的天性制订了一个搅乱群雁生活规律的巧妙捕雁圈套。他们首先摸清了雁群在湖
泽边的栖息地,然后悄悄地在其周围布下了大网,在网的旁边挖掘了一些洞穴。等夜幕
刚一降临,乡里的人们就带着捆雁用的绳子到洞穴中躲藏起来,不声不响地蜷缩在洞中
过夜。在天亮之前,他们把洞穴外面的柴草点燃,雁奴一见到火光,立即飞过去把火扑
灭。群雁被雁奴发出的响声惊醒了,但睁开眼一看,周围没有别的动静,于是又安心地
去睡觉。乡里的人一连点了三次火,三次都被雁奴扑灭。然而群雁被雁奴惊醒了三次,
过后都没有遇到危难,所以都抱怨雁奴大惊小怪,轮番用嘴去啄它、用翅膀去击打它。
出完了气,群雁又放心大胆地睡起觉来。过了一会儿,捕雁的人又点燃了火光。雁奴害
怕众雁再打它、啄它,不敢鸣叫。乡里的人们见雁群寂然无声,迅速张开大网向群雁栖
息的地方猛然扑去。网到之处,没有一只雁能够幸免;整个雁群里的雁,十只大约有五
只被乡里的人捉住了。
乡里人根据事不过三的经验,使群雁因怀疑同伴而遭到祸患。这一故事告诉我们,
在一项关系大家共同利益的事业上,应该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对一个重要的问
题决策时,只有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
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
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
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窜出了一只狼。那
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
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
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
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
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
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
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
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
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
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
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
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
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
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
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
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
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本
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
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
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
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
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
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
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
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
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
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
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即使在人
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
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
义鹊怜孤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树,树干有两围粗,树枝壮实,树叶宽大。
有两只喜鹊飞到这棵大树上忙着筑巢,它们就要做母亲了。过了不久,两只喜鹊各自生
下了小喜鹊,两个家庭热热闹闹,日子过得又温馨又红火。喜鹊妈妈每天飞出去找食,
回来后,一口一口喂给孩子们吃。虽然喜鹊妈妈十分辛苦,可心里觉得很幸福。
过了不久,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一位喜鹊妈妈在出外觅食时被老鹰叼走了,
它再也回不来了。它那两个可怜的孩子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也没见到它们的妈妈回
来,失去妈妈的小鹊十分悲哀地哭呀哭呀,那声音十分凄凉。
小鹊的哭声传到邻居喜鹊家里,这家的妈妈马上对自己的孩子们说:“你们听,我
们邻居家的小鹊哭得多伤心啊!我过去看看,你们乖乖地在家呆着别动,等我回来!”
说完,喜鹊妈妈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们,很快飞到了喜鹊孤儿的家中。
看到邻居家的喜鹊妈妈,两只小鹊哭得更伤心了,它们向喜鹊妈妈哭诉自己失去了
妈妈。邻居家的喜鹊妈妈怜悯地抚摸着小鹊说:“孩子们,别哭了!今后我就是你们的
妈妈,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走,到我们家去吧!”于是喜鹊妈妈把这两只小鹊一个个叼
起来,放进自己的巢里,还嘱咐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和这两只小鹊一起生活、玩耍。现
在,它们的家虽然有些挤,但大家相亲相爱,过得也很快乐。失去了妈妈的两只小鹊受
到这家喜鹊妈妈的照顾,它们也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家。喜鹊妈妈的生活负担增加了一
倍,它每天更辛苦了,可它毫无怨言。
喜鹊只是一种鸟类,却能如此懂得怜悯、爱护弱者,这样讲仁讲义。而我们有些人
却毫无人性,不仁不义,因此,他们是连禽兽都不如的。
越人与狗
越国有一个人出外经商,在返家途中遇见一条狗。这条狗跑到越人面前,摇首摆尾
地对越人说着人话:“我很擅长捕猎野物,只要你对我好,我愿意将猎获的东西与你平
分。”
越人见有这等找上门来的好事,不要白不要,于是,很高兴地把狗带回了家中。
狗在越人家中受着很好的待遇。每天,狗吃着用精米做的饭和肥肉做的菜,越人用
款待客人的礼节款待这条狗,指望狗将来会好好回报自己。
可是这狗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它受到越人这般优待不但不存感激回报之意,反而
日益傲慢骄横起来,每次捕猎到野兽,都是全由自己独吞,把越人忘在一边。
于是有邻人讥笑越人说:“你供给那狗好吃好喝,客气得不得了,可它眼里根本没
有你,它猎获的野物,从没你的份,你还要这狗干嘛?”
越人一听,醒悟过来,也很生狗的气。于是待狗捕猎到野兽,就跟狗平分兽肉,并
且每次都给自己多留一些。
那狗终于翻了脸,它不愿越人分享它的猎物。一天,它突然扑到越人身上,咬住他
的脑袋,撕断了他的脖子和双腿,然后便离开越人的家跑走了。
越人不能识破这条凶残贪婪的狗的真面目,开始还一味娇宠它,终至这条恶狗翻脸
不认人。越人招进强盗,自食恶果的教训是深刻的。
鬼怪为害
有一个鬼降临到楚地,它欺骗吓唬当地百姓说:“天神派我来统治你们这块土地,
我可以降祸,也可以赐福,就看你们的态度和表现了!”
当地百姓十分害怕,他们诚惶诚恐地顺从鬼的要求,唯恐怠慢了鬼。人们把鬼迎迸
庙里供奉起来,每天为鬼杀猪宰羊,跪在地上顶礼膜拜,进献钱财。鬼十分得意,百姓
们却越来越贫苦。
街市上一帮流氓无赖平素惯于横行霸道,他们见到鬼的势头大,便都纷纷前往依附
于鬼。他们在鬼的面前又是磕头又是作揖,一副奴颜媚骨,时间一长,他们身上也都鬼
气缠身,说话、办事、言行举止都与那恶鬼一模一样。这些坏蛋依仗鬼势,对百姓肆意
欺凌,专横跋扈,害得老百姓日夜不得安宁,蒙受着恶鬼和依仗鬼势的这帮流氓所带来
的深重灾害。
恶鬼和坏蛋在楚为害的事情终于被天神知道了。于是,天神亲自来到楚地,他指着
鬼愤怒又蔑视地斥责道:“你这恶鬼,原来只不过是个小小妖怪,却要人们把你供在庙
里,享受着人们的祭祀,不但自己作威作福,还助长当地一群流氓的歪风邪气,今天看
我来收拾你!”
天神说罢,发出了千钧霹雳,摧毁了被鬼盘踞的庙宇。那帮地痞流氓也一同被霹雳
震死了,因为他们身上都有鬼气。
从此,楚地的鬼害得以平息,人们才得安宁。
恶鬼害人,恶势力也假借鬼势欺压百姓,可是,这些害人虫终究不可能永远地横行
霸道下去,总有一天会被正义消灭干净的。
天赐养老钱
一天早晨,一个农人挑了一担菜进城去卖,在街上,农人拾到一叠钱,他点了一下,
共有15张。
回家后,农人把15张钱交给他母亲,他母亲说:“孩子,人家丢了钱。一定很着急,
我们怎么能要人家的钱呢?赶快送还失主,说不定人家正找得着急呢!”这位农人按照
母亲的吩咐,赶回拾钱的地方,等待失主来领。
在前面不远处,农人发现有一个人好像低着头在地上寻找什么东西,便连忙上前问
他:“老弟,你丢了钱吧?这,我拾到了,现在还给你吧。”不等那人回答,农人便将
15张钱全都给了那人。这时,有一些人围了上来,见此情景,有人提出,失主应给些赏
钱给农人。不料,这个人却十分吝啬地说:“我丢失的原本是30张钱,现在才只找回来
一半,我怎么能再分一些赏给他呢?”
农人觉得那人太不讲理,自己如数将钱归还给他,他不但不谢,反而有诬蔑自己贪
了一半的意思。农人实在气愤不过,便跟那人争吵起来,两人互相扭着来到县衙门的堂
上,他们各自向县令叙说事情的缘由。
县令听后,心里已有几分底了,他对那领钱人的行为颇为生气。县令派人将农人的
母亲叫来,当面对质核实,证明农人说的情况属实。接着,县令让农人和那个领钱人各
自具状。于是他们分别写道:“拾钱人的确是拾到15张钱钞”,“丢钱人确实是丢失了
30张钱钞”。县令将两张状纸捏在手上,对失主说:“你丢的是30张钱钞,而他拾到的
是15张钱钞,可见这钱不是你的钱,而是上天赐给这位贤良母亲的养老钱。假若他拾到
的是30张,那就是你的了,你可以到别的地方去找你的钱吧!”
那人知道自己撒谎,自觉理亏,便也不敢再作狡辩,灰溜溜地离开了县衙。于是,
县令把15张钱钞交给农人的母亲,说:“你是位贤德的母亲,这钱就归你了!”
人们听说了,都拍手叫好。
那位贤良的母亲教儿子将拾来的钱交还失主,反遭讹诈;贤明的县令又机智地将钱
判送贤母,而那靠讹诈欺骗的人却不得好下场。所以,为人都应有一颗善良的心才好。
返回 |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