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老的庄园
盛夏里的一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江孜平原上,吁陌纵横,鸡犬相闻,青
稞墨绿,油菜金黄。一座小小的村子,周围静悄悄的,只有麦田里偶尔可见三两个
正在拔草或灌溉的农民的身影。水渠里,一群光屁股孩子正在打闹嬉戏。云雀高飞,
野鸽低唤,燕子们不声不响地飞来又飞去。村边草坪上一匹马儿的引颈长嘶,引来
远处一起一落的马儿们的嘶鸣和一阵阵的羊群咩咩,以及猜猜的犬声。
“这里就是班觉伦布村,是旧西藏大贵族帕拉·扎西旺久的庄园所在地,也是
保存最完好的西藏古老庄园。”接待我们的人介绍说。
村口立着的这幢被高大院墙包围起来的三层藏式小楼,虽然陈旧灰暗,但似乎
依然神气十足地掩映在树木丛中。这是一个古老的庄园,是旧西藏留下的一具“标
本”。
我们登堂入室,循序参观。由于年代已久,各种用具、衣物和十分豪华绚丽的
室内装修,都被灰尘“封”了起来,但它们仍表现着房主人当年的豪华气派。接待
人的介绍使我们逐渐了解这座庄园。
帕拉家族是西藏显赫的大贵族之一,在他家400多年的历史上,当过西藏地方政
府最高级官员噶伦的就有五人。帕拉庄园最兴旺时,下辖27个小庄园,有土地3万余
亩,奴隶3000多人。班觉伦布的三层小楼是庄园的中心,有房屋82间,占地5000多
平方米。1959年,帕拉弟兄积极参与叛乱,并随达赖出逃。民主改革时,小楼便分
给28户群众居住。1994年底,自治区决定庄园对外开放,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次年7月,原来的住户已全部迁了出去。
由于政府长期的严格保护措施,这个庄园成为全西藏147个旧庄园中保存最完好
的一个。目前正在维修,彻底恢复原貌。我们看了保持原样的经堂和会客室:经堂
雕梁画栋,装饰华美;会客室里铺着豹皮的坐榻,放着精致银茶具的精雕彩绘茶桌。
只此便可见当年庄园主人生活的奢华了。
与小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面的奴隶(郎生)院子。十几间低矮、狭窄、阴暗、
潮湿的土巴屋,睡觉的“床”是在地上搭起的一个个土台。这还只有成“家”的郎
生才能住,单身的只能睡牛棚、马厩。郎生院的大门不到1.5米高,连我和小金多进
门都得躬腰。
经过接待我们的那人介绍,加上小金多的解释,我才基本弄清楚旧西藏的农奴
制度。原来,那时西藏主要分成两大阶级:农奴主与农奴。农奴主,即三大领主
(官府、寺庙与贵族),他们只占总人口的5%,却占有所有的土地和几乎所有的牲
畜,以及一切生产资料。农奴则占总人口的95%,却几乎一无所有。农奴还分为
“差巴”、“堆穷”、“郎生”、“游民”等几个阶层。
——“差巴”,指领种份地(差地)而支差的人。他们的人身依附在份地上,
为农奴主所占有,根据领种份地的多少为农奴主支差。
——“堆穷”,意思是“小户”,是比差巴低的阶层。他们中有一部分是由破
产的差巴户转变来的,一部分是由差巴家庭分家或逃出来的。其他一些出卖劳动力
或从事手工业的也叫堆穷。
——游民,指农奴中无地可耕,四处流浪,没有固定工作的人。他们有的以卖
艺或做小生意为生,过着半乞讨式的生活,到一定时候转回原地向所属领主交人役
税后又出走。(城镇中的乞丐也属游民。民主改革前拉萨有三四千人,日喀则有二
三千人。)
喇嘛在寺院中的地位,绝大多数与本人家庭的阶级地位是一致的。
——“郎生”,意为“家庭里饲养的”。他们没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丝毫人
身自由,被领主看做“会说话的牲畜”。
帕拉庄园的“郎生”当然也不例外,他们受农奴主的绝对支配,可以把他们当
做礼品送人,或作为儿女的陪奁,或当作牲畜标价出售。郎生若稍有反抗,轻则毒
打,重则致残致死。子女皆为郎生,世代为奴,13岁前归父母养,13岁后当奴隶,
60岁后赶出门。据1959年的调查,郎生占西藏总人口的5%左右,在一些地方则占当
地人口的10%左右(如拉萨。山南)。
旧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是那样的不公平、不合理、不人道,凡是有良知的人没
有不表示极大的震惊和愤慨的。它的灭亡是完全合乎民意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
生产长期衰退停滞、农奴生活痛苦不堪的社会制度,又怎么能不被推翻呢!
“他们的太阳落下去了。我们的太阳升起来了!”接待我们的那人说,“经过
民主改革后,我们这个郎生村确实变了!现在,就是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也是天上
地下。说件小事吧,过去土坯炕的床上铺牛羊皮,现在不仅人人有床、卡垫、棉被,
家具也是民主改革前的16倍,公社时期的6.3倍。每户仅一年中做甜茶和奶渣用的白
糖就多到100斤以上哩!每两天就用8斤青稞做一次青稞酒。民主改革后,全村住房
已更新了三遍啦!近十年来,村里人开始比着盖楼房,全村44户人家,已有23户住
上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了。”
一个人走过,接待我们的那人和他打招呼后,叫住他,向我们介绍说:“他就
是帕拉·扎西旺久的儿子罗布次仁,是我们县的政协委员。”我们问他家生活怎么
样,那人说:“他们家生活在村里属中上等。”罗布次仁呢,却十分感慨地说:
“现在,大部分人家都已过上了当年领主的生活了!”
当我们问到他们家的孩子时,他指着那边墙角下一群孩子中的一个说:“那不
是吗!——那个戴方格鸭舌帽的,就是我们家的丹增,正和同学们一起在看书哩2”
啊,原来帕拉·扎西旺久的子孙们还生活在班觉伦布村里,和其他村民一样过
着平静幸福的生活!
返回 |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