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峡湾里动物多
骆叔既然回到了老家,理所当然应该多住几天。第二天起床后,他那悠然自得
的神情,使我对这一点更加确信无疑了。午饭后,坐在大门前的石阶上,我们聊起
路上看见的各种动物来。小金多边说边显出害怕的样子:“啊孜啦,快到江边大拐
弯那天,不,就从排龙乡开始,一路上,路边岩壁上爬满了晒太阳的大壁虎,啊孜,
那么长,那么大,又肥又壮,真吓人哩!”“你说的那是蛤蚊。我在两广、云南和
福建看见过,据说台湾也有。这东西,最长的有1尺至1尺半长,长相特难看。”我
接着补充说,“看着就叫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骆叔笑嘻嘻地问:‘你们猜,它吃什么?”
我马上回答说:“它们捕食昆虫、小鸟呗!”
“它们连小蛇也要吃哩!”骆叔说,“最奇怪的是它们还偷冷馒头吃。十多年
前,我跟一个测绘队到泥石流最大的古乡南岸工作时,放一袋冷馒头在石头上,竞
看着它们一个个叼起来就跑哩!”
“蛇大多,真吓人。走不到50米,就看见三四条1至2米的‘梭老二’。”小金
多又冒四川话了。
骆叔冲我说:“他在抖四川话呢。‘梭老二’就是蛇、蜥蜴呢,四川人叫它
‘蛇当哥儿’。”
我说:“蛇和蜥蜴并不可怕,用竹竿甩打着开路,它们便吓跑了。吓人的是那
天一连遇见两条蟒蛇,最大那条怕有1丈5尺长、胳膊那么粗吧——要不是骆叔一石
头打中它的脑袋,它受了惊,从树上散了盘,掉下岩去,恐怕还得周旋一阵子哩!”
骆叔笑了:“没那么长,也没那么粗,更不吓人,不就是一般的无毒林蟒吗—
—它们身体发黑,有云一样的斑纹,背上有一条黄褐斑;两个侧面各有一条黄带子
嘛。它们在森林里吃老鼠、雀鸟、爬行类与两栖类动物,最大只能绞死、吞吃二三
十斤的哺乳动物。吓人的是眼镜王蛇。1983年夏天,他们在墨脱抓住一条两米多长
的。那可是毒蛇之王出现在西藏了。”
小金多指着坐在一旁,一声不吭的门巴人向骆叔问道:“阿古啦,他穿的这种
反毛棕黑色马裾褂[注],
是什么动物的毛皮呀?”
“这是‘热绷’——山驴子的毛皮。它的学名叫鬣羚,亦叫苏门羚,是我国珍
贵动物。”骆叔指指那门巴人说,“他们通麦那一带森林稠密,而且山区多棵岩,
这山驴子便常在那些悬崖峭壁上出没。那一带有个习惯,年轻人结婚时,要在陡峭
的河岸边上捕杀来饮水的山驴子一对,做成这种无袖马据褂,作为新人的服装。现
在稀少了。可能禁猎了吧?”
那门巴人点点头说:“早就不准捕杀了!”
接着,那门巴人和珞巴人便介绍起这一带的动物来,加上骆叔的补充,解释,
我们才知道,原来这里的动物不少哩。不仅有我们在路上看见的马鹿、獐子、白唇
鹿、小熊猫等喜冷和耐寒的针阔混交林里的动物,还有我们没见到的猕猴、长尾叶
猴、熊猴、毛冠鹿、麂子、野牛、红斑羚、果子狸、金钱豹、云豹、黑熊、青勋、
野猫和(只见到皮毛的)鬣羚等喜山南坡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里的喜温动物。
森林里的鸟类更是繁多。它们与藏北高原上常见兽类区系完全不同:一个是东洋界
的,一个是古北界的[注]。
我问骆叔:“我们顺着帕隆江走下来,为什么连动植物都变得不一样了?”
骆叔回答说:“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正好在这个
特殊的地理位置上交会,雅鲁藏布江的峡谷又成了印度洋南来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
通道,水分充足,热量丰富。上是寒带雪山冰冷,下是热带雨林湿热,中间有广阔
的过渡地带(区域),于是,尽管地球多次大灾大难,但这里依旧生物物种丰富,
成了众多珍稀生物乃至生物‘活化石’们的‘保险柜’、‘避难地’与‘庇护所’。
当然,这里是地球最新的造山运动地区,雪崩、泥石流和山崩地塌等自然灾害也就
是多发区。那些存活下来的毒虫蛇蝎和猛兽也就对人大有威胁了。记得旱蚂蟥吗?
还有木虱、草虱、苍蝇、马蜂等等,连那小得不能再小的体长1毫米的蠓虫[注]也常
咬得人心烦意乱,搞得不可开交哩。我们进屋前熏烟,实际上是在驱赶和扫除一切
害人虫哩!”
下午三四点钟,阳光刺眼。对门的一座冰峰上,突然发出一阵轰隆隆巨响,雪
崩了。终年不化的雪岭
冰峰,顷刻崩裂、坍塌了。亿万年来日积月累,被挤压成一层一层的积雪,一瞬间
崩裂成千千万万块大小不一的冰团雪块,向陡峭的山下飞滚而去。在途中,它们碰
撞起一朵朵烟雾云团,又形成无数道冰雪的瀑布,冲击着一切,呼啸着,狂吼着,
直泻而下。被这冰雪飞瀑冲击的一切,从千丈冰山到万年岩石,从伟木巨树到灌丛
细草,统统都被卷进这雪崩的狂潮,变成烟狂雾舞的沉沉“黄云”,坠落到大峡弯
的深峡高壑之中,消失了。
虽然只有一处发生雪崩,但整个山谷中都充满了轰轰隆隆的响声。具有立体声
效果的大峡谷“立体回声音响系统”,使那声音变得更令人感到恐怖,感到可怕。
看看那些崩雪过后齐齐整整地被斩切折断的从水桶细到汽油桶粗的成片巨大树桩,
使人不禁毛骨惊然。除了大自然,谁能有如此雄强无比的伟大力量呢!
实在是惊心动魄,极其壮观。这不仅是人生难得一见的险境,也是世上不易目
睹的一大奇观。我有幸见到了!——骆叔却神秘兮兮地说了一句:“这兆头不太好
哩!”
返回 |
下一部分